2023年12月15日发(作者:中央空调如何安装步骤)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
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伽利略发明的空气温度计,下列关于这种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温物质是空气
B.温度升高时水柱上升
C.温度升高时水柱下降
D.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
答案:B
A.由图示知,空气温度计最上面的球形容器相当于一般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装的是空气,所以测温物质是空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温度升高时,玻璃泡中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将水住下压,所以水柱会下降,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玻璃泡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水柱下降,空气受冷体积收缩,水柱上升,起到测量温度的作用,所以空气温度计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
2、小明同学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时,常见运动员关节扭伤后,医护人员马上给他们喷涂一种雾状物,小明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医护人员喷涂的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起到麻醉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无疼痛感,这是利用了氯乙烷( )
A.液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吸热D.升华吸热
答案:B
液态氯乙烷极易挥发,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所以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量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图(a)中的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的量越少,蒸发越快,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是( )
①本实验未控制水量相同,故实验操作错误
②应通过比较蒸发量的多少来比较蒸发的快慢,故得出结论错误
③本实验未控制表面积相同,故实验设计错误
A.②B.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B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图(a)中的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的量越少,蒸发越快,该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控制水蒸发的表面积大小相同,故③正确;本实验过程中,水量本来就是不同的,故①错误;比较蒸发量的多少来比较蒸发的快慢的话同样也要控制水蒸发的表面积大小相同,故②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实验中纸没有烧着是由于纸本身就不能点燃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
答案:D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温度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错误;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不能吸热,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5、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A
3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B
A.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答案:B
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
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答案:D
A.人觉得舒适的室温大约23℃,所以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3℃,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略高于0℃,约为2℃,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38℃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是( )
5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
C.答案:A
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是小水滴,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
答案:B
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多选题
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水放热后温度会降低,而0℃的冰吸热后温度会升高
B.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放热
C.北方的冬天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低
D.夏天办公室打开空调,有时会产生一些水雾,水雾在窗户的内表面
答案:ACD
A.冰是晶体,0℃的水放热时会凝固,温度不变,0℃的冰吸热时会熔化,温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使得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水银的凝固点高,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夏天,打开空调的办公室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2、下列四个生活中的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刚摘的葡萄挂在通风处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答案:BD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
B.将刚摘的葡萄挂在通风处,加快了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B符合题意;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7
D.将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3、在防范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的示数是37℃B.它可以精确测量沸水的温度
C.它能离开人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答案:AB
A.由图示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摄氏度,示数为38摄氏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摄氏度,所以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体温计的直玻璃管和玻璃泡间的管做得很细,离开人体时,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所以可离开人体读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玻璃泡中的水银,受热时体积膨胀,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受冷时体积缩小,玻璃管中液面下降,所以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出现白霜。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A.在冰块中加盐,会降低冰的熔点
B.空气中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成冰粒,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
C.易拉罐中的冰熔化时,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下降至0℃以下
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
答案:ACD
A.在冰块中加盐,能够降低冰的熔点,冰可以在更低的温度时熔化,故A正确;
B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气态变固态,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D正确;
C.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需要达到熔点,持续吸收热量,易拉罐中的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使冰熔化,所以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会下降至0℃以下,故C正确。
故选ACD。
15、下列做法中,能使水的蒸发减慢的是( )
A.用锅烧水时盖上锅盖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四周摊开
C.把湿衣服拿到有阳光的地方晾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里
答案:AD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包括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A.用锅烧水时盖上锅盖,减慢了空气的流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四周摊开,增大了表面积,能加快水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拿到有阳光的地方晾晒,环境温度增大,能加快水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里,减慢了空气的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蔬菜的温度,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小提示: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9
入手来突破此题。
16、利用如图实验器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是从下向上
B.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C.记录加热时间的间距越大越好
D.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B
A.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时,为了能够采用火焰外焰加热,器材的组装顺序是从下向上,故A正确;
B.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变化会有明显的不同,故B正确;
C.记录加热时间不能间距越大越好,而是时间间距相等,这样才便于通过画出图像最终找出相关规律,故C错误;
D.水沸腾的依据是气泡越来越大,水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
17、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B.大雪:“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10
C.小寒:“冰封万里雪皑皑”,水结冰时需要放热
D.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主要是由汽化形成的
答案:AC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正确;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水结冰时,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正确;
D.雨主要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C。⏺
18、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答案:BC
AB.冰与盐混合后,使冰中参入杂质,则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由于熔化吸热,故易拉罐温度降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11
CD.易拉罐的底部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9、根据小资料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和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可能是固态
B.用铝锅不能熔化铜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熔化
D.在寒冷的(﹣50℃)北极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温
答案:BD
A.由小资料可以看出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低于常温,所以常温下是液态,故A错误;
B.由小资料可以看出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所以铝锅不能熔化铜,故B正确;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虽然冰的温度能达到熔点0℃,但环境的温度也是0℃,所以达到熔点后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熔化,故C错误;
D.由小资料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低于北极地区的温度,所以在北极酒精为液态,因此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温,故D正确。
故选BD。
20、图所示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
12
A.冰雪消融B.草叶水的露珠C.山间形成的雾D.答案:BCD
玻璃上的冰花
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C.露珠和雾都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C符合题意;
D.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在玻璃上直接变成了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填空题
21、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的。
答案: 液化 放出 运动
[1][2]火箭离开地面时,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周围的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3]以火箭为参照物,火箭升空时,火箭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地面是运动的。
2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下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和____℃。
13
答案: 热胀冷缩 甲 38.9 -2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时体积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来测量温度的。
[2]由图中可知,甲的分度值为0.1℃,乙的分度值为1℃,所以甲图是体温计。
[3][4]由图中可知,甲的分度值为0.1℃,所以甲的示数为38.9℃,乙的分度值为1℃,且乙的示数在0以下,故可知乙的示数为-2℃。
23、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 对釜的铸造有 “铁化如水, 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 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答案:熔化
“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
24、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____。
答案: 凝华 升华 液化 凝固
14
[1]严冬晚上,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冰花”。
[2]卫生球变小是因为卫生球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
[3]空气中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气”,是液化。
[4]铁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的铁杆,是凝固过程。
25、物理学中,把物体的________程度叫做温度。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为100℃。为节能环保,建议商场等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________℃。体温计测量体温后,________离开人体读数(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答案: 冷热 沸水 26 可以
[1]物理学中,物体的冷热程度用物理量温度来表示。
[2]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26摄氏度是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且为了节约用电,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
[4]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弯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