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发(作者:菲林格尔强化地板价格)
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17.09.11
2017.09.11
滕政发〔2017〕83号
建筑市场监管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滕政发〔2017〕8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滕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71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
见》(鲁政办发〔2017〕28号)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枣政办
发〔2017〕8号),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促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加快
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从2017年开始,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政府投资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全面应用装配式技术
建造;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的学校、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必须率先采用装配式技术
建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优先选用装配式技术建造;已取得政府其他政策支持的项目,采用装
配式建筑应用比例不低于60%。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装配式建筑施工建筑面积,力争到2017年底,占同
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左右;到2020年,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5%以上;到2025年,占新建
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以上,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市场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结合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实际,进一步充实完善《滕州市装配式建筑发
展规划(2017-2021年)》,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明确产业布局及重点实施项目。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和钢结构建筑,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二)大力培育实施主体。着力培育1-2家具有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总承包能力
的企业集团,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引导我市装配式建筑科学健康发展。支持国有开发建设企业先行
先试,强制使用预制楼梯板、预制叠合板,率先推广应用预制内外墙板、预制阳台、预制遮阳板、预制空
调板、集成房屋(工地临时设施)、预制道路板(施工道路硬化)等部品(件)。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部品
(件)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引导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争创国家级
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引导大型商品混凝土、传统钢结构生产、施工装备等企业,围绕装配式建筑进行转
型发展。力争利用3年时间,打造1-3个全省知名的建筑部品(件)品牌,培育实力雄厚的装配式施工龙
头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三)加快试点项目落地。充分发挥政府性项目的推广、应用、示范作用,政府投资新建的学校(解
决“大班额”项目及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校舍等)、医院等公益性建筑以及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城中
村改造、拆迁安置房等安居工程,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鼓励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
努力打造装配式建筑样板工程。
(四)推行标准化设计。项目策划定位、设计任务委托等阶段,应明确标准化功能空间、通用部品等
技术要求。设计单位要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力,加强专业协同,实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件)、
装配施工、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 推广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 优先选用通用部品(件)。树立装配式建
筑工业化设计的新理念,满足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造要求。
(五)实行装配化施工。大力发展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施工安装成套技术、安全防护技术、质量控
制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运输吊装、安全防护、质量检验等设备机具;建立完善装配式施工工法、工程组
织管理制度,加强构件部品进场、施工安装的质量管控,建立文档、影像资料等质量追溯机制,创新施工
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采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提升施工效率。
(六)推进一体化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
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集成部件,促进整体厨房、整体卫浴、预制装配式轻质隔墙等部品和设备管线集成
化技术的应用,推广菜单式全装修。2017年城市规划范围内新建高层住宅实行全装修,2020 年新建高层、
小高层住宅淘汰毛坯房。大力推广主体结构和内装分离的SI住宅体系,打造百年建筑。
(七)加强信息化管理。装配式建筑项目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
运维、管理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数据共享、协同应用。加大装配式建筑智能控制,推行高精度建
筑变形位移监测、物联网、多表合一远程计量、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等技术,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
理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