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发(作者: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
精品文档
幼儿园没有期末考试之类的升学压力,每逢期末, 老师们会稍 稍
放松。然而,听过不少家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与孩子打趣: “忙了一 学
期,也不知你忙了个啥。”回味这句话,再对照教育实践,不难发 现,
虽说向来以家园联系栏中“一周活动安排”等各种形式,向家长 展示日
常的教育活动,但是家长更想知道自己孩子的“学”的具体内 容以及“
学”的情况。
家长其实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如何理解幼儿的学习。 幼儿
在游戏中学习, 但怎样能使幼儿的学习过程、 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最
终的学习成果都变得清晰可见?怎样做, 才干让家长觉得孩子不是在
“玩”,在“瞎忙”,能“看得见”孩子的学习呢?
创新家园沟通方式,多途径沟通,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学习情
况。
1、 个别记录递纸条;
代表座谈求宣传;
助教充当主人公;
改良沟通模式, 立体化沟通, 让家长及时跟进幼儿的学习进程。
1、 承上起下;
直观性呈现;
.
精品文档
多角度选择;
打磨沟通策略,畅通信息衔接,以最佳的方式给家长最想要的
信息。
1、 一定要给家长说话的机会;
2、 注意家园沟通语言的具体化、 描述性, 通过先后对照进行强
调;
3、 让孩子担当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
小班三十多个孩子中,入园前就彼此熟识的几乎占到了三分之
一。所谓熟识的孩子,就是两三个孩子相互认识,有的是亲戚关系,
有的从小一起玩大,还有的居住在一个院里。新生报名时,家长总要
托关系把孩子分在同一个班。家长们想为孩子在目生环境里找到一个
伴,相互有个照应,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
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两三个人结成的
小团体往往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教学活动中, 小团体成员一定
要挨着自己的火伴,时常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游戏时,他们会同
时攻击身旁的小朋友。 我试图引导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而他们
却很排斥其他的同伴,总和自己熟识的火伴黏在一起。
到底要不要分开熟识孩子结成的团体?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