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发(作者:马桶边缘轻微渗水)
传统文化四年级《楼阁》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的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方法。本文中
主要介绍了笔者传统文化《楼阁》教学设计。
标签:传统文化 教学 阁楼
一、图片导入新课
师出示:古城、塔和桥的图片。
渡:我国不仅有保存完整的古城和数不清的塔桥,还有多姿多彩的楼阁。这
节课我们来了解古城建筑的一种新形式——楼阁。(板书)
[点评:本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学过的古城建筑形式,同时引出本课要探究的
新形式——楼阁。]
二、了解楼阁
先请生说说“楼阁是什么样的建筑”,然后师补充材料:
1.文字材料 早期楼与阁是有区别的,楼指重屋,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
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
没有严格的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
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
了解楼阁的形式:城楼这种楼阁形式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阙楼、市楼和望楼
在汉代就已经成为楼阁的主要建筑形式了。
[点评:教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重,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楼阁是什
么样的。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一知半解时,师通过补充文外
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楼阁,以及楼阁的形式。]
师结:了解了楼阁和楼阁的形式,我们一起走进楼阁!
三、走进楼阁
请生说一说自己查了哪座楼阁的资料?通过什么方法查找到资料的?查资
料时面对潮水般的资料,你是如何取舍的?
[点评:课堂上,常见孩子们拿着一摞规整的打印材料。孩子和家长往往机
械地认为材料打印的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手中的材料往
往都是大人越俎代庖的,他们对这份材料无从甚解,这样的搜集来的材料失去了
搜集资料的意义。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特设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会搜集
资料,提取资料,并会分享资料。]
渡:我们以“黄鹤楼”为例来分享同学们查找的资料。
1.走近黄鹤楼
1.1先请同桌两个说一说自己对黄鹤楼的了解?再全班交流。交流时师抽取
查找资料的角度并板书:位置;盛誉;传说;建筑特点;楹联;诗词;图片。
[点评:通过以“黄鹤楼”为例,引导学生知道交流名楼资料的角度为:位置、
盛誉、传说、楹联、诗词、图片等方面,为后面分享滕王阁、阅江楼和岳阳楼的
资料作准备,同时为学生争做小导游做准备。同时,在交流资料时,先请同桌说
一说,再全班交流,遵循孩子们的认识规律,对查找的资料先熟悉后交流。]
2.交流资料:滕王阁、岳阳楼和阅江楼的资料
2.1交流时注意形式多样。每交流完一组,请其它的小组补充然后师就交流
内容提问一个问题。
师点拨:阅江楼雕梁画栋的美。特别是阅江楼屋顶的藻井金龙,这条金龙用
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黄金。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
斤二十四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点评:通过小组介绍和全班交流滕王阁、阅江楼和岳阳楼的资料,使学生
了解这三大名楼,为下一环节争做小导游做准备。交流资料,为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倾听习惯,特在每组交流完资料后,教师设计一个问题进行抢答,并进行奖励,
激发孩子们仔细听,认真看。同时,在交流阅江楼的资料时,老师承接着学生们
对阅江楼的交流,点拨阅江楼中雕梁画栋的美,渗透对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的赞
美。]
2.2师结:刚才我们交流的这四大楼阁被称为“江南四大名楼”。请同学们闭
上眼睛,放飞想像:(补充两首古诗的吟诵。)
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楼一游,或会四方之客,或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
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他们留下的诗文和故事也使得
名楼多一些浓浓的文学色彩。(板书:文学)
[点评:通过交流资料,教师点拨体现名楼的文学色彩!同时补充两首古诗
的吟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师引:我们刚才介绍的这些方面,如果加上一个自我介绍那就是一份“导游
词”呢!请生:谁能模仿导游进行自我介绍呢?生说,师评,发学生一张楼阁的
彩图。
[点评:课堂是生活的体现,此环节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再现生活,同时
为争做小导游做准备。]
2.3争做小导游,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点评:利用争做小导游的方式引领整堂课,教师通过送名楼的彩图为奖品
这一评价手段,激发课堂争做小导游的积极性。]
师结:“江南四大名楼”,都是用来登高望远,浏览风景的!还有一种楼阁是
用来庋藏的,如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佛教中的塔也是楼阁的
一种!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在总结楼阁的作用!]
师补充:被誉为“千年不倒翁”的应县木塔,用去近一万立方米的木材,没用
一根铁钉,竟然“千年不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它巧妙运用了卯榫结构和
斗拱设计实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是利用
斗拱设计建造的。
[点评:教师以“千年不倒翁”为例,引导孩子们体会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
结合,进而体会苦代劳动者的智慧。同时,引出中国馆的图片,渗透现代人们对
这种技术的传承和运用!]
3.拓展延伸
渡:楼阁还有很多民间说法!我国民间的“八大名楼”“十大名楼”之说分别指
的是哪些名楼?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市?交流,开启曼妙楼阁之旅。
四、楼阁之旅:配乐欣赏图片
[点评:此环节进行课外拓展,请孩子们展示资料的同时,欣赏楼阁的千姿
百态,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楼阁建筑之美。]
五、楼阁寻根
同学们,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耸立着数不清的楼阁。它们的姿态各异,或
雄伟,或秀丽,或精美;它们的故事精彩动人,或镌刻着一段历史,或记录着一
个人物,或闪现着一种精神。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开始你的楼阁寻根之旅。
[点评:如果说这节课给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楼阁文化的窗户,感兴趣的孩
子可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研究,算是抛砖引玉吧!]
参考文献
[1]胡方. 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
2013.
[2]陶莹. 一种新型教学形式[D].第二军医大学,201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