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以南京颐和路历史_百


2024年6月30日发(作者:陶瓷展厅设计优秀案例)

中莘建援 规划 

设计 

基于传播学理论的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 

一一

以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一苏婧 

本文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将 

传播学模式与要素植入城市家具设计过程,对城市家具设 

计方法进行了一个尝试性的归纳总结,通过互动对话设计 

建立南京颐和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的传播过 

程,通过城市家具的造型、材质、色彩、装饰细节等实现 

城市家具与城市公共空间及使用者的互动对话设计。 

所谓“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再现现实的具有理 

论性的简化形式。在传播领域中,用“模式”说明“理 

论”的情况非常多。根据对于传播学历史上各种传播结构 

与模式的分析,笔者总结早期传播模式的优缺点,试图以 

个总结性模式,即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Westly— 

Maclean mode1)(见下图)将各类形形色色的传播模式 

的特点加以总结整合,建构城市家具设计的传播新模式。 

韦斯特利和麦克菜受到纽科姆模式的启发,但加上了 

一 

一 

无数的事件、观点、对象和人物(XS,即多个X,从×1到 

南京颐和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背景概述及地域特 

点总结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国民政府于1927年定都南京,为巩固统治于1929年1 2月 

X OC),这些倾向的客体,AS1]B之间放置了角色C,并且 

一 ^ 

提供了反馈。 

Xt 

一 一 

制定《首都计划》,对南京城市进行了规划设区。在城市 

功能区域的划分当中包括对于山西路、颐和路一带高级住 

宅区的格局拟定。在这一区域中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民国 

时期的建筑和道路格局,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002年,住宅区域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并出台《颐 

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对其具体范围作了 

明确界定,即东至江苏路、宁海路南段,南至北京西路, 

西至西康路,北至宁夏路、江苏路。区域面积为37.38公 

X2 

# 

◎。囤 

,l 

二= 

: 

。、~ 

~ 

, 

一,

顷。此区域内的民国历史文化街区即是本文城市家具设计 

研究范围。 

南京颐和路是全国范围内闻名的民国历史文化街区 

之一,街区内规整的道路规划以及带有浓厚民国风格的 

住宅及办公建筑深刻反映了极具特色的民国历史风貌。 

本文以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过程为指 

导,在南京颐和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内进行实践设计, 

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图(资料来源:传播理论) 

根据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这一传播全面图景的 

展开,可以归纳出其中三个关键的传播要素

息、受众。 

传播者、信 

传播者.在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中,A的角色即 

为传播者,它有目的地选择并传递信息。作为传播的主体 

和信息的发送者,它从所有可能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 

内容,产生合适信号,通过可用的渠道传送。 

信息:在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中,关于×S(客 

借以论证本文研究论点,同时希望对街区的保护与利用 

工作产生积极意义。 

二、南京颐和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传播 

模式建构与传播要素植入 

(一)城市家具设计传播模式的构建——传播全面图 

景的展现 

观存在的对象或事件,其特征可以用抽象形式进行传播) 

的信息通过渠道从AS和CS传送到BS。信息可以起告知、 

说服和教育的作用。 

受众: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中,BS是行为系统 

一82 

角色,也称为受众。可以是某个人、某个基本群体,或者 

某个社会系统。B需要“可以传递的信息,作为对其所在 

环境的指引,以及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手段”。传播渠 

道角色(C)为受众(B)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 

通过选择并传播BS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那些BS不可能 

直接接触到的信息。CS从对象(X)中选取可以满足受众 

BS需要的适当信息,或解决BS问题的信息。 

传播过程是以传播行为为核心的各要素相互作用而 

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包括三个关键要素:传播者、接受 

者、信息。传播过程主要是指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信息传递 

与反馈的关系。 

在传播活动发生的过程当中,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 

码,通过合理的传播渠道传递给接受者,当接受者收到信 

息后,对信息进行译码,同时根据各自不同的年龄、性别 

心理因素等条件产生不同的反应,即传播效果的呈现。这 

种效果有好有坏,并通过反馈过程表现出来。 

依据对传播全面图景的分析,可以将城市家具设计这 

复杂的过程与其要素一一对应,构建出城市家具设计的 

传播模式。这一过程包括的传播要素: 

传播者(城市家具设计者)、信息(设计意图)、受 

众(大众、使用者、各类媒体等)。 

城市家具设计的传播构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 

从构建城市家具设计传播模式的三个要素——传播者、信 

息、受众和三个传播要素进行具体分析,获得传播效果的 

互动对话反馈。 

(二)南京颐和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传 

播模式建构与传播要素植入 

传播者:城市家具设计中的传播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决 

定城市家具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城市家具造型的人、组织或 

机构。在本文的城市家具设计过程中,直接传播者:笔者 

(作为设计师,进行个人创作);辅助传播者:媒介组织 

包括各类媒体(报刊、杂志、网站)。 

信息:颐和路街区城市家具设计中的传播内容就是传 

播者希望通过对城市家具的设计实践表达对民国文化、历 

史以及审美情趣的追求,实现对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利 

用和开发。颐和路街区城市家具所承载的所有信息包括传 

播者(笔者、居民业主)所希望表达的观念、意图的总和 

就是城市家具设计的传播内容。 

在城市家具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至受众必须 

借助传播内容的载体——符号。因此,城市家具设计在传 

播过程中在信息与符号之间有一个用符号处理信息并获得 

信息的方法过程即编码与译码的相互转换过程。颐和路历 

史文化街区的城市家具设计实践过程中,重点是需要将传 

播内容的符号形成一个得到社会公认、公众理解的符号系 

统。传播者(城市家具设计师——笔者)创造一个城市家 

具形态,通过这一符号系统将抽象的思维观念通过具像可 

规 

见的符号表达出来,将这些信息所负载的思想内容传播给 

受众,使受众在游览、使用、 “阅读”的过程中将符号还 

原成不可见的意义,即译码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受众产生心理美感,实现信息的共享,传受双方的需求得 

以满足,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家具所负载的传播意义 

得以显现出来。 

受众: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受众是指所有以任何方式 

与城市家具发生联系的人。设计实践中的受众指的是在颐 

和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居住、工作、路过的人们,还有 

对于城市家具维修、管理人员等等。也就是说,当人们介 

入到城市家具设计的传播过程中,成为城市家具设计的接 

触者和以各种方式接受城市家具传达的信息的人都是城市 

家具设计中的受众。当然,使用者是其中最直接的受众, 

他们与城市家具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在设计实践中特别 

强调了颐和路街区中城市家具设计与使用者的互动设计效 

果。 

特别指出,大众媒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他们 

方面接受城市家具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把自己对信 

息的理解进行编码再次传播给更大范围内的受众。在实践 

的后续工作中,可以建立南京颐和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 

官方网站,辟出专门的版块介绍街区中城市家具的设计内 

容。 

传播效果:城市家具设计的传播构成一个复杂的系 

统,经过传播者、信息、受众几个层面的传播之后,获得 

效果的反馈。这一效果的体现是通过互动对话设计的模式 

呈现出来。 

三、结语 

论文基于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将传播学中传播过程与 

模式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的研究 

当中,对城市家具设计过程提出一种新的理念变革,并产 

生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认识。论文研究的基础是将城市家具 

设计过程“植入”传播模式,在分析城市家具设计传播过 

程中传播者、信息、受众三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家具 

设计的传播过程,并通过设计实践完善整体理论体系,以 

传播学的高度辐射城市家具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内部以 

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t1 ̄11 

’ 

83-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