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卫校规划建筑设计分析


2024年7月1日发(作者:水泥大瓦多少钱)

建筑理论与设计 口口口口 

某卫校规划建筑设计分析 

张金莲 福建福州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分院 350011 

摘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特征,阐述了山地类型的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法,以期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对整个校区进行总体 

规划,为该校师生提供优良的教育学习环境。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平面布置技术措施 

工程概况 形成景观'大大改善校园的初期环境。 

某卫校新校区位于某市溪北洋片区的北面,总用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 

三、建筑风格 

建筑面积l9万平方米。项目基地山体植被良好,河流水系交织,自然条件优 

1侧重内涵 

越。新校区计划分两期实施,主要建筑包括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礼堂、报告 本项目作为现代气息浓厚的卫生职业学校,同时又是溪北洋新区的重要 

厅,教学楼,实训楼,在校生宿舍楼,培训生宿舍楼,教工公寓楼等(如图1)。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造型应体现自身性格与新区特色,同时也应注重对传统 

该卫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有护理、内外妇科、中医药等16个专业实验 

文化的继承。 

室,教职工一百二十多人,开设有护理、助产、药学等专业,现有在校学生3200 

本规划的建筑立面造型没有简单模仿本地传统农村住宅,而是根 

人。此次规划后,学校规模将扩大到在校学生4000 ̄,人,培训生100O多人、教工 

据卫生行业的特征,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同时立面色彩以白色与蓝灰 

350人的规模。 

色为主,以象征“白衣天使”,同时也体现出现代医疗机构在色彩方面 

的衍变,以符合医疗卫生学校的特有气质。为避免单一冷色调造成肃 

杀感,拟在立面上适当点缀一些红色,活跃气氛,同时也隐含“红十字” 

的内涵。 

2.向心空间,秩序井然 

本规划在主入口设置一圆形多台地广场,并将主要建筑环绕台地广场布 

置,形成一个核心建筑圈;各功能区则沿核心圈外侧依次设置,形成环环相套 

的多层核心式布局,体现现代中高等专业教育的严谨与秩序。并在广场的中 

心位置设置了一个半圆形“泮池”,象征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事业,池上 

设置十字形平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西方的“爱心救护”在这里形成统一(如 

图1)。 

单体建筑依据地形及功能,分别采取平行或垂直等高线的方式布 

置,使得每栋建筑既能充分结合地形,又能在总体布局中形成严谨的空 

图1 

间序列,使校园建筑显得统一,避免了一般山地建筑群很容易出现的零 

二、总平面布置 

乱感觉。 

1.规划结构 

四、技术措施 

整体规划围绕如何尊重原有地形,更为合理安排校区建筑,完善和提高 

1挖填方的合理分配 

校区整体功能出发。朝向基本上为南北朝向,通风条件较好,为建筑设计提供 

由于新填土土质疏松,承载力低,沉陷严重,且沉降量随填土厚度的不同 

了良好的条件,主入口设置于基地西南侧,次入口布置于基地东南侧。将图书 

而不同,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适合作为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在其上建筑必 

馆、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分列于主人口广场,并向外放射一系列的实训楼、在 

须采用较昂贵的长桩基础,对于本项目这样的以多层为主的项目来说是很不 

校生宿舍楼、培训生宿舍楼、教工宿舍等建筑。 

经济的。 

2.功能布局 

为避免大量设置桩基础,本规划的建筑标高绝大多数设置为挖方,而把 

基地西南向为公共区,东南向为学籍区,西北向为培训区,北向为教工 

填方集中设置在广场、运动场、绿化景观等不容易受沉降影响的位置,从而减 

区。南向中央为共享广场,东北向为自然科学园区。 少建筑基础处理成本。 

3.道路交通 

2.跌落与吊层建筑 

本方案设计根据其使用特点主要组织流的步行交通方式,尽量将 

由于项目用地坡度较大,使得部分建筑两端高差很大,如果采用常见的 

进静态停车出入口沿基地外围环道布置,步行交通沿中央共享广场布 

水平基础方式建造,将造成巨大的挖填方,不仅造价高,还产生大量无法使用 

置,结合建筑的架空层设计,将部分停车场布置在架空层,使步行交通 

的黑房间,使用效果差。 

与车行交通分而不离。尽量少于扰建筑内部活动空间,保证建筑内空 

为避免这一问题,采用靠山建房的方式,将建筑的不同楼层分别与不同 

间的宁静。 

标高的室外地面取平,形成下部部分房间“下吊”的效果。 

4l景观设计 

根据消防规范,建筑高度是从消防车到达面开始计算的,这样在较高一 

环境是整个校区的灵魂,良好的且具亲和力的环境设计能切实改善师生 面设置消防车道的情况下,“下吊”部分是不计算建筑高度的,这可以让多层 

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整个校园的品位。 

建筑达到高层建筑的土地利用效率。 

基地景观以三栋标志性建筑为依托,总体气势宛如一部清新的随想曲, 

3天平地不平 

幅清丽的水彩画,气韵流淌,内部设计又匠心独具。一草一木,皆清新婉约, 

部分基底面积较大的建筑,则采用迁就地形变化的“天平地不平”的处理 

别具风韵。绿地系统设计着力体现其系统性和生态性,并在原有水系基础上, 

方式,建筑基底随自然地形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大大减小了平整台地的面 

引出一条环绕图书馆,用景观上的韵律和肌理强调三栋单体的整体感、向心 积,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地形的改造(如图2)。 

性。本项目用地范围内原有部分区域有树林覆盖,在规划中均尽量予以尝试 

采用“天平地不平”的方式处理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建筑能 

保留,并在校园景观中加以利用。这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这些树木根系 

够垂直等高线布置而不增加地形改造工程量,从而大大增加了建筑布置的自 

发达,对水土保持具有很大好处;其次是这些树木成林不易,保留下来能立即 由度,让校园整体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更加合理。 (下转第129页)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