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公司)职业病危害的控制


2024年7月3日发(作者:开锁最简单技巧)

制药企业(公司)职业病危害的控制

一、控制原则、工程控制和行政管理举例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结果或定量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策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体控制策略遵循如下的优先性排序,选用一项或多项控制措施,将

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I)消除:取消相关的工艺技术或物料,或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或物料,彻底消除该

职业病危害因素;

(2)替代:使用具有较低危害性的工艺技术或物料,降低危害性;

(3)工程控制:对生产工艺、技术和原辅材料达不到卫生学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

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隔离、减震等工程控制措

施,使劳动者的接触或活动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卫生要求;

(4)行政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管理性的控制措施,如轮岗、减少工作时间、改善作

业方法等方式,控制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程度,降低危害的健康影响;

(5)个体防护:当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仍不能实现对接触的有效控制时,应联合使用其

它控制措施和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通常在其他控制措施不能理想实现控

制目标时使用。

对于化学因素,根据国标Z2.1,可采取如下表的控制措施策略。

接触等级 等级描述

机本无接触

接触极低,根据已有信息无相关效应

有接触但无明髭健康效应

不褥采取行动

一般危害告知.如标签、

SDS

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即针对具体因素的危害进行告

推荐的控制措施

O(≤I%OEL)

I(>l%.≤10%OED

Il(>IO%.≤50%OED

111050%.≤OEL)

显著接触,需采取行动限制活动

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嚷监

护、作业管理

弟危哲告知、特殊危吉告知、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

IV(>OEL)

超过

OELS

监护、作业管理、个体防护用品和工程、工艺控制

注:作业管理包括对作业方法、作业时间等制定作业标准,使旗标准化:改善作业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以及改善作业条件

或工作场所环境等.

用人单位应根据相关标准,如国标ZI《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国标Z/T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等,结合药品生产特点,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职业卫

生工程控制措施,其内容应包括楼层平面布置、建筑材质、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要求。

推荐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楼层平面布置:通常需要考虑人流、物流、更衣、清洗、沐浴等方面的要求,对工

作区进行隔离,并且要具有良好稀释通风与/或气压差条件,除此之外,常常需要注意

对支持和维修活动的防护措施;

(2)建筑材料:生产区域的建筑材料需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同时根

据具体要求达到方便清洗、防潮;更衣室、淋浴间/喷雾间除了要求材质满足GMP要求

之外,还要防潮、易清洗,不易积垢;

(3)处理毒性材料时,要安装通风罩或隔离装置;

(4)生产区要配备符合当前GMP要求的适当通风空调系统(HVAC),包括在通风系统中使

用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HEPA),特别是在消毒产品生产区;

(5)在装卸料操作中尽量使用封闭式系统,以使逃逸性排放降到最低;

(6)使用带有法兰入口的局部通风装置(LEV),捕捉从开放式传输点释放出来的逸散性

灰尘与蒸汽;

(7)液体输送、液体分离、固体与液体过滤、制粒、干燥、制粉、混合、压缩工作区

必须具有良好的稀释通风与LEV条件;

(8)把制粒机、干燥机、磨粉机和混合机封闭起来,并通过空调装置进行通风;

(9)在药片压制、药片包衣设备与胶囊填充机中使用灰尘与溶剂隔离系统。药

片包衣设备要安装有VOCS排放控制装置;

(10)只要有可能,在所有程序中都要把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降到最低;

(H)要把消毒柜放置在隔离区域,这一隔离区域需配置遥控仪器和控制系

统、不流通空气和LEV,以之来抽取排放出的毒性气体。气体消毒室要在真空状态排

空,然后再用空气净化,以便把已消毒物品移走之前使工作地点的逸散性排放降到最

低;

(12)使用带有HEPA过滤器的真空吸尘设备和湿抹布,不能在干燥情况下清扫和用压缩

空气进行吹扫。

对于已经建立的工程控制措施,要建立预防维修计划,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二、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也称为劳动防护用品,PPE)是从业人员为防护物理、化学、生物等因

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防护用品的总称,包括头部防护、听力防护、眼面

部防护、呼吸防护、手部防护、身体防护、足类防护、防坠落防护等。各种防护用品

都有其应当遵守的国家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接触风险和相关标准进行选用。

企业应该针对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危害,优先单独或组合采用消除、替代、隔

离、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将个体防护用品作为人员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并且必须

建立程序,对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估、选择、采购、培训、保管、发放、使用、维护、

更换等工作进行管理,可参照国标Z/T225相关要求执行。呼吸防护用品(RPE)可参考

国标/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执行,应根据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种类和接触水平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用

品。例如要识别接触的是粉尘还是气体或蒸气,防护系数是否高于接触水平相

对于职业接触限值OELS的超标倍数等。

选择手套时,应根据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选择。如果接触的是化学因素,

防护手套供应商应提供手套材质与化学品的兼容性结果,以及各种化学品对各型号手套

的穿透时间。

选择防护服时,应识别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和状态,进行选择。对于化

学因素,可参考国标2453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进行选择。

听力防护用品的选择可参考国标/T23466《护听器的选择指南》。首先应根据国标

/T14366的方法调查从业人员的噪声暴露级,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护听器。对于需要使

用护听器的接触情况,需要根据国标/T23466进行计算,选择合适的护听器。